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生爱岗敬业事迹材料【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医生爱岗敬业事迹材料
下面是我们网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医生爱岗敬业事迹材料供大家参阅。
一次少年时代的选择,一份痴心不改的工作,一场持续近半个世纪的默默奉献……47 年来,他始终默默奉献在 xxxx 县偏远山区医疗卫生工作的第一线,哪里有病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不管白天黑夜,也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总是背着药箱,风雨无阻地行走在乡村小路上,不辞劳苦为乡亲送医送药,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全心全意守护着 xxxx 村 20 个自然村 4000多名村民的健康。47 年来,他背坏了 20 多个药箱,骑坏了 10 多辆自行车,磨坏了 300 多双鞋。他就是被 xxxx 县双柳树镇 xxxx村乡亲们誉为“行走在乡野上的两轮‘120’”的“赤脚医生”xxxx。
47 年来,xxxx 村的每条山路的形状、每户村民的位置、每个村民的容貌,都深深装进 xxxx 的脑海,宛如一幅活地图;哪家有病人、谁家孩子什么时候接种疫苗,他心里都有一本账,清清晰楚。而走过多少山路、开过多少处方、治过多少病人,xxxx已经记不清了。
“乡亲们的信任,是我一生行医最大的动力”
“我是农民出身,能当上医生非常光荣。乡亲们的信任,是我一生行医最大的动力。”今年 69 岁的 xxxx 告诉记者,他是土
生土长的 xxxx 人。20 世纪 60 年代,当地公社要培养一名赤脚医生,他作为“思想好、品质好、劳动好”的先进青年,经村民们推荐赴 xxxx 卫校学医。
xxxx 非常感激乡亲们对自己的信任,决心当好村民健康的“守护神”。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白天上课,他认真听、认真记;半夜三更,他挑灯夜战,刻苦自学。平常,他虚心向老师请教,积极主动参加临床实践学习。
xxxx69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行医执照与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回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往常我们 xxxx 村缺医少药,医疗条件差得很,村民得了病治不了,去县、镇上又治不起,经常是小病拖成大病。我开诊所,为的就是用自己的所长去帮助有需要的人。”xxxx 说,每当他看见原本病恹恹的村民,经他医治后又生龙活虎地下地干活了,心里就会充满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成就感。
他在日常诊疗中学,学中治疗,不仅自掏腰包买来了大量医学书籍,利用空余时间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还积极争取机会参加县卫生系统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虚心向同行内老专家请教。他学中西医、学内外科、学中草药、学针灸治病……通过多年勤奋自学与理论联系实际,他救死扶伤的本领获得迅速提高。如今的xxxx 不但熟知内科、中医外科,还熟悉儿科、五官科等,对国学
中医尤为擅长。
病人健康高于一切几十年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善良的 xxxx 不忍心看到任何一个乡亲遭受病痛折磨,在他心里,病人的健康高于一切,平常只要有人求救,不管是风霜雨雪,他背起药箱就出发。
“救人如救火,自打干上这个村医,出诊箱时刻放在我身边,几十年来,我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但我不后悔。”在 xxxx 的经历里,几乎每天晚上,他都会被村民叫醒。为能及时接到患者的求助电话,多年来,xxxx 的手机一直 24 小时开机。此外,他还经常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每月光这一项花费就得几十元。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xxxx 通常 24 小时把出诊箱放在身边,晚上睡觉前都把应急药品、听诊器等挂在枕边,检修好自行车,随时做好出诊的准备。
有的时候,夜里遇到紧急情况,xxxx 拿上医药箱就走,常常来不及换鞋。“曾医生,您快来吧,我家小孩发高烧一直抽搐,快不行了……”去年冬天的一天夜里,当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后,xxxx 习惯性地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是凌晨一点。他起身准备好药品,骑上自行车直奔村民家中,给孩子打针,待孩子病情平稳后,他才离开,如今已是凌晨三点。出门后,一个寒战让他感受到深夜是如此的冷,这才发现自己出门连鞋都没来得及换,穿着拖鞋就出来了。
几十年来,xxxx 不仅救治病人,还承担着整个 xxxx 村 4000多人的公共卫生、传染病监测、慢性病督导、计划免疫、妇女保健等任务。他经常走村串户,向乡亲们宣传疾病预防知识,为他们把脉看病,送医送药,还为乡亲们建立了一套健康档案,整天忙得像个陀螺,连大年初一也没有闲过,更谈不上节假日。去年的一天,xxxx 得了重感冒,他一边给自己打点滴一边为患者看病。妻子看到心疼得直抹眼泪,劝他停诊一天,好好休息,病好后再工作。但看到村卫生室那么多病人与他们期待的眼神,xxxx咬咬牙,硬挺着不适,照常为村民看病。
47 年来,xxxx 走遍了 xxxx 村 20 个村民组的每一个角落,《村民病情记事》写了上百本。全村 4000 多口人,谁的身体情况怎么样,体质如何,xxxx 完全“门儿清”。由于村民健康情况摸得透,他与病魔“周旋”诊疗效果特别好。
一心为病人着想让老百姓不再“看病难,看病贵”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最大限度地用便宜、简单而且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为病人治病。”xxxx 说,特别是关于山区的村民们而言,这样才能帮病人解除痛苦、减轻负担。47 年来,不管谁找 xxxx 看病,他都会精心诊断,开最廉价效果最好的药,让老百姓不再“看病难,看病贵”。翻开 xxxx 的处方本,大部分处方所标注的药价都在 20 元下列,有的甚至才几角钱。
为了给老百姓提供快捷有效省钱的良方,他就在自己身上反复做针灸试验。结合几十年的从医经验,xxxx 专门针对常见病、疑难病进行钻研,将土办法运用于治疗过程中,凭借农村丰富的药材资源,就地取材为患者治病,不仅花钱少,而且疗效好,深受村民们的欢迎。有的老百姓也对 xxxx 开“廉价药”“土药方”表示怀疑,主动要求开好药、用贵药、输特效药。“我就反复耐心地给他们解释。告诉他们,好药不一定能治病,关键是要对症。尽管有的时候候病人不懂得,可我得凭良心。”xxxx 说。
有些村民不是很富裕,因病致困时有发生。xxxx 暗暗发誓,一定要倾尽所能帮助他们。这些年来,xxxx 从来不收出诊费,只收取一点药品成本费,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连药费都不收。遇到赊药的,xxxx 的回答永远就是一个字:“行。”有些病,需要长期治疗,赊的药就越来越多,欠下的药费也越来越多。但不管如何,xxxx 从来没有因此延误过治疗,更没有因此就停止赊药。
xxxx 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与赞誉,曹冲自然村村民吕家献说:“去年冬天,我因肛伤引发刀口感染,在家治疗两个多月。其间,曾大夫不顾自己年迈体衰,每天都骑行四五里路,准时到家治疗,一天没有耽搁,让我的身体及时恢复,我打心眼里感激他。”
退而不休愿为乡亲们坚守山村行医一辈子
由于山里交通不便,村医基本都是由本地人担当。很早往常,
xxxx 就担心自己老了,干不动了,没人接他的班。因此,儿子曾继明与女儿曾继琴成了 xxxx 一心想要重点培养的接班人。
或者许,从小就看着父亲在山里山外奔波,儿子曾继明对村医这个职业有着更深刻的懂得。他深知村民求医问药的艰难,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良好医疗服务的渴望。在父亲的鼓励下,曾继明、曾继琴先后都报考了卫校。目前,曾继明也已经在 xxxx 村从医几十年,成了远近闻名的好医生。
“按说,儿子已经传承了自己的事业,我也应该安心退休了。可做 40 多年了,说不干就不干还真是放不下。我愿为乡亲们坚守山村行医一辈子。”xxxx 年,65 岁的 xxxx 到了退休年龄,儿女们觉得他年纪大了,反对他这样操劳,可他总说他身体还好,欣然同意了返聘。如今,现年 69 岁的他仍然每天准时出现在村里的卫生室,等候着一位位来看病的乡亲。
47 年来,在一万七千多个日日夜夜里,xxxx 用心守护着乡亲们的幸福安康,累计行程 9 万多公里,救治 10 多万人次,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遍及周边的乡镇。xxxx 说:“我现在身子骨还很硬朗,只要能走能动,我就要为乡亲们看病。”